聚焦非遺保護16載,寶馬“家在中國”說到做到
日前,2022“BMW中國文化之旅”正式發布了《大美中國:非遺保護創意創新案例集》以及由清美師生與非遺傳承人合作開發設計的系列非遺文創品。同時,2022“BMW中國文化之旅”非遺保護創新成果展,也將于12月在中國科學技術館面向公眾展出,并持續至2023年3月6日,成果展將展出創新基地共同創作的云南、海南、遼寧非遺文創品,包括寶馬攜手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聯合打造的“華彩輝耀典藏版”7系也將一同參展。“BMW中國文化之旅”十六年初心不改,聚焦于非遺保護創新,深刻體現了寶馬“家在中國”的理念。
![]()
《大美中國:非遺保護創意創新案例集》
寶馬踐行企業社會責任,重在“為社會創造切實價值”
卓越的企業不僅僅注重于業績與盈利等商業上的成功,還應追求更高的目標,去承擔更多的企業社會責任。
寶馬公司一直強調,真正負責任、可持續發展的企業必須追求更高目標,以切實關注社會問題和促進社會發展為己任,也就是在中國持續為客戶、當地社區及中國汽車工業創造價值,驅動共同發展,深刻貫徹“家在中國”的理念。
![]()
《大美中國:非遺保護創意創新案例集》
寶馬密切關注中國政府及社會關注的議題,聚焦于“文化保護”、“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三個重點社會議題,與普通的慈善方式不同,寶馬通過“BMW中國文化之旅”、“BMW兒童交通安全訓練營”、“BMW童悅之家”及“BMW美麗家園行動”四個旗艦項目,持續為更美好的中國社會創造切實的社會價值。
在企業社會責任戰略上,寶馬也從過去“簡單地做好事”,轉變成現在的“創造共享價值”。針對某社會議題,寶馬希望通過實施創新性的企業社會責任項目,實現社會和企業的雙贏,而已持續16年的“BMW中國文化之旅”則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
![]()
清華美院BMW非遺保護創新基地孵化的云南非遺文創品——鶴慶銀器鍛制技藝系列作品
“BMW中國文化之旅”項目在各級非遺相關政府部門的支持與指導下,如今已對90項亟待保護的非遺項目和研究課題進行了總計超過2500萬元的捐助。更重要的是,此項目資助并賦能培訓超過500位非遺傳承人,影響并帶動近1500萬公眾加入非遺的傳承與保護的行列中來,可以說是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同時在這過程中,也極大地提升了寶馬自身企業的聲譽及品牌美譽度。
為什么寶馬聚焦在非遺保護創新?
其實,可持續發展一直是寶馬遵循的理念,早在1973年,寶馬就率先在汽車行業設立“首席環境官”職位,如今優化汽車生產能源消耗量、拓展低碳運輸方式、供應鏈低碳轉型、原材料循環利用等減碳行動,以及加快電動化車型進程,都是寶馬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踐行。
![]()
清華美院BMW非遺保護創新基地孵化的云南非遺文創品——《樂山水》
寶馬的可持續發展理念,不僅僅關乎環保與低碳,更是實踐可持續發展三原則“經濟繁榮”、“人”、“環境”,體現出對人與社會的關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將文化置于可持續發展政策的核心地位,既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條件,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而各種文化中,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極富底蘊和魅力,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名錄項目總數更是位居世界第一。
![]()
清華美院BMW非遺保護創新基地孵化的云南非遺文創品——《有鳳來儀》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民族精神與民族文化的一種積淀,守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傳承傳統文化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這種文化多元性還是人類創造力的源泉,這對于汽車設計制造業同具深刻影響。“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文化瑰寶和自然珍寶,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成為寶馬在中國于 2007 年發起“BMW 中國文化之旅”企業社會責任項目,致力于保護中國傳統文化,并且堅持了16年的初心和動力。
如何創新性的保護非遺?寶馬如何做的
“對于華晨寶馬而言,‘家在中國’意味著,我們不僅通過拉動產業鏈發展促進中國汽車工業及遼寧老工業基地的高質量發展,更要把我們的責任拓展到工廠之外。我們通過創新踐行企業社會責任,貢獻中國社會。”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戴鶴博士說道。
2016年,寶馬與清華美院正式成立了“清華美院-BMW非遺保護創新基地”,項目從過去對傳承人“授人以魚”的捐助模式,升級為“授人以漁”的賦能模式,為傳統技藝注入創新活力。
![]()
清華美院BMW非遺保護創新基地孵化的云南非遺文創品——《石榴花系列汽車內飾》
2019年,為了更好地“讓非遺走進現代生活”,創新基地合作模式進行升級,采用非遺傳承人與清華美院導師一對一“做中學”的研培模式共同創作設計,清華師生與非遺傳承人互相學習,相得益彰,既保留了傳統非遺的精湛技藝和文化內涵,嘗試以設計思維與方法開發更契合現代消費者市場消費習慣及偏好的非遺文創品。
![]()
清華美院BMW非遺保護創新基地孵化的云南非遺文創品——《彝花百里》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29個創新案例,均集結在《大美中國:非遺保護創意創新案例集》之中,記錄了“設計師+非遺傳承人”合作的歷程、經驗與心得,無論是黎錦技藝與西方華麗視覺的共同疊加,還是海南東坡笠的時尚造型創新,亦或是與銀器、陶瓷跨界組合的精美技藝,都讓我們看到了古老的非遺文化走入當代生活的一種可能。
![]()
清華美院BMW非遺保護創新基地孵化的云南非遺文創品——《祥冠》
不僅如此,寶馬還通過聯合馬蜂窩旅游網站制作“非遺+旅游”的非遺旅游攻略、進行主題文化沙龍直播、與阿里巴巴公益“魔豆媽媽”項目為女性非遺傳承人進行電商創就業等方式,助力非遺傳承人、當地社區經濟、文化及旅游產業發展。未來,寶馬和清華美院將繼續深入合作,通過“政(府)-企(業)-學(術)-研(究)”的社會協作模式,讓更多人認識非遺、愛上非遺,為“非遺走進現代生活”作出更多貢獻!
總結
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保護,需要社會上每一份力量的參與。寶馬企業社會責任長期以來與清華美院的深度合作以及在非遺保護創新上屢屢取得的碩果,正是非常好的創新案例,也是以設計思維賦能公益的成功案例典范。2023年即將迎來華晨寶馬成立20周年,這些非遺創新成果更像是一份禮物,詮釋寶馬集團“家在中國”的理念,也引領著其他企業一同守護非遺文化、共建美麗家園。

